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焦作文明网
怀川处处皆风景——焦作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纪实(上)
编辑: 秦佳   来源: 焦作日报   时间: 2021-01-18

  继焦作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日前,国家卫生城市这一金字招牌又花落怀川大地。广大市民为此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道路拓宽了,路面干净了,游园增多了,商户经营规范了,怀川处处皆风景!这是记者采访广大市民时,大家表达的共同感受。

  从2017年开始,为持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增强广大市民对健康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377万焦作人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用激情逐梦美丽城市建设,用创卫的彩笔描绘“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动人画卷,“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健康怀川的城市之画徐徐向世人展开。

  基础设施上档升级

  “快来焦作‘小三亚’打卡啦!”打开抖音,苏蔺体育公园湖畔的白沙滩上,孩童们在愉快地玩耍;大沙河湿地公园,鸟儿水上嘻戏,游人林中穿行,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画面,组成了“九宫格”……在焦作,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让这座城市开启了深度“美颜”模式。创卫,改善的是环境,提升的是一座城市的品质。

  近年来,我市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了中原路、解放路、人民路等一批城市道路,总长度约141公里;坚持“以水为魂、以水润城”,全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近年来,为改善城市生态,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建设,我市以河湖水系连通为抓手,着力构建由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和水文化组成的水生态文明六大体系,先后完成85个工程项目、10个重点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31亿元。2018年11月,我市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随后,我市全力推进大沙河、新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和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建设,城市水系的防洪、灌溉、补源、生态、景观等功能和效果初步显现。

  我市坚持以绿为基、以绿荫城,绿色已成为鲜明的城市底色。近年来,我市累计筹资4亿多元,先后实施苏蔺体育公园建设、“两口一路”绿化提升等项目,新增公园绿地298公顷;高规格设计建设了以“南水北调焦作精神”为主题的带状开放式生态公园,先期绿化部分已完成绿化种植面积40多公顷;重点实施南太行生态景观带、红砂岭企业基地等造林项目,新增造林面积1.91万公顷。

  此外,我市投资1800万元实施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升级改造工程,先后投入3300万元对市区环卫公厕、垃圾中转站进行建设改造,投资8000多万元开展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置相关工作。

  老旧楼院持续“美颜”

  如果说广场公园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居民小区就是城市的“里子”。楼院环境治理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对多年顽疾,我市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众多老旧小区、棚户区百姓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政府大力改善小区环境,‘改’到了百姓的心坎上,多年没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谈起老旧小区改造,山阳区太行街道华盛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姜士永高兴地说。该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共有5栋楼、204户居民,配套设施陈旧缺失,居民居住体验感较差。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该小区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提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国开行资金等渠道,筹集资金295.11亿元,征迁3.1万户百姓,征迁面积达619万平方米,实施了涧西棚户区、滨河社区、金沙社区等54个改造项目,18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由此改善。同时,我市以开展“百城提质”建设工程为契机,采取移交“三供一业”、市直单位帮扶等措施,全面清理老旧小区“十乱”现象,开展硬化、美化、绿化、水气管网改造、增设楼体保温层及充电桩等改造提升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73个,涌现出一批亮点楼院。2019年以来,我市计划投资17.13亿元,改造小区373个、受益群众9万户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正高效推进。

  农贸市场整治规范

  很多市民说,身边的农贸市场“大变脸”,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秩序优良,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了满满获得感。

  位于示范区万鑫商城的东小巷,是一条古色古香的美食街,令人眼睛一亮。说起这里的变化,附近市民程先生很有感触:“以前,这里都是铁皮房,小吃摊很简陋,脏乱不堪……”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市也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去年3月底,万鑫商城引进第三方投资500余万元,使东小巷重获“新生”。

  位于解放区的金土地市场先后投资7500多万元,按照“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理念进行升级改造。如今,该市场设置有特产区、粮油区、鲜肉区、熟食区、面食区、禽类区等,消费者购物更加便利。

  近年来,我市采取“一场一策”、挂图作战、驻场管理等措施,按照“精品市场”“上档升级”“巩固提升”三种模式,强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4270万元,新建改建大棚11个,新建房屋670间,改建房屋160间,新建改建公厕15座,完成路面硬化4.8万平方米,修补菜台950个,涌现了塔北、怡园、月季、湖光等一批建设标准高、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截至目前,市区21家农贸市场均实现了升级改造。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强市场水产摊位、鲜肉摊位和活禽宰杀区等区域管理,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农贸市场消费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

  城市环境整洁优美

  以前,有市民戏言“‘脏’在城乡接合部,‘乱’在农贸市场,‘差’在背街小巷”。可如今,走在焦作大街小巷,记者看到的不仅有“白改黑”的路面,还有明亮的路灯、整齐的布线、美化的墙美……目前,我市158条背街小巷全部得到改造,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幸福满满。

  为了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我市出台了《焦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焦作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先后投入1.2亿元用于环卫清扫保洁工作,购置209台环卫作业车辆,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机械化清扫和洒水降尘作业,日均机扫、洒水作业里程达5500公里。

  我市把18个城区进(出)市口专项整治作为扮靓城市的突破口,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游园7个,增加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强力推进户厕改造,多方筹集资金,改造水冲式或三格化粪池式户厕2.2万座;集中开展了以整治垃圾、废品、堆料、冶炼(土小)、涂装为内容的“污染围城”专项治理活动,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6500万元,以奖代补;将治理腾出的土地规划建设游园、进行商业及旅游休闲开发等,既改善了环境,又腾出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此外,我市还投入6.8亿元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对市区14条黑臭水体共敷设截污管道43公里,整治沿河排污口547处,清理淤泥13万立方米,消除了城市建成区内的黑臭水体。2018年以来,我市概算投资16.13亿元的河道治理工程正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市对城区解放路、太行路等72条主次干道两侧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乱象进行彻底整治,累计取缔店外经营180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3500余个。我市积极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累计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4.7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3.7万个,设置限速、禁鸣等标牌1500余块,设置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21处,大力倡导文明行车;购置新能源公交车60台,改造公交候车亭147个,建成投用智能公交系统,推进“BRT”快速体系,我市被评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记者李英俊 史文生

 
 
版权所有©焦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