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焦作文明网
第二届焦作市道德模范提名奖:任抗战
编辑: 文明办   来源: 焦作文明办   时间: 2012-03-15

  

  任抗战,34岁,焦作市多氟多公司生产部职工。从1998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至今,连续无偿献血13年,累计献血11000毫升,相当于一名成人全身换了2次血。他还曾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一位患白血病的战士的生命,他多年坚持无偿献血,只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曾获得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颁发的“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和2008~2009年度无偿献血金质奖,成为我市唯一一个获得两项国家献血奖的市民,2011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从1998年5月至今,任抗战连续无偿献血13年。截至2010年,他累计献血9400毫升,相当于全身换了2次血。2011年3月10日,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为焦作多氟多公司工人任抗战颁发“全国无偿献血奖”金奖。这是他继获得“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之后,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献血奖项,并由此成为该市唯一一个获得两项国家献血奖的市民。

  坚持不懈、主动献血,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

  任抗战于1998年5月,在中原工学院上大三时,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他是学校主动报名、主动献血的第一人。第一次无偿献血200毫升。1998年10月1日《无偿献血法》颁布,当他第一次领到无偿献血光荣证时,当他得知无偿献血能成为延续生命、互相关爱的桥梁纽带时,他感到了无尚的光荣和自豪,并暗下决心,要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1999年,上大四的任抗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献血的机会,得知学校别的系里组织献血活动,他也要主动跑过去积极要求献血。在即将毕业的前夕,他又专程跑到河南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200毫升。

  参加工作之后,任抗战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 截止到2010年底,他已累计献血9400毫升。相关资料显示,一名成人浑身血液为4200毫升——4800毫升,以此折算,任抗战相当于全身换了2次血。他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主动、热情和执着,使他的名字早已在焦作市血液中心叫响。2003年3月,当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在我市组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市血液中心及时通知了他,他和爱人齐菊能一起去东方红广场双双采集了血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焦作市第一批参加采样的人员。

  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一位战士的生命

  2007年8月31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任抗战的血样和福建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经全面体检,他的身体状况完全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条件。2007年12月26日,任抗战迎来了生命中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日子,他向这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一位战士的生命。

  2007年8月份的某一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焦作市红十字会打过来的,说是他和一位白血病人的HLA取得了初配的成功,紧接着又取得了高配的成功。这时候他才想起在2003年3月在市东方红广场参加的焦作市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当时他和爱人一起去参加了采样,光荣的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焦作市第一批参加采样的人员。没想到时隔五年之后,他竟然获得了这种几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机会。在和双方父母汇报后,没想到双方父母是全面支持。经过市第一人民医院严格的全面体检,他的身体状况完全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条件。2007年12月26日,他在郑州市肿瘤医院向远在福建的这名当时年仅19岁的边防兵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这位战士的生命,成为河南省第89位,焦作市第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2008年年初,他因此获得了焦作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爱心大使”荣誉称号,从此也成为许多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职工的咨询处。

  在以后的3年间,他经常接到电话,有深更半夜打来电话的,也有在他上班期间打来的,都是咨询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有问如何捐献的,有问有没有影响健康的,有问需要注意事项的,更多是是咨询如何加入到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中的,他都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的解释和说明,因为他知道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知识,都有可能救活一个人。

  “爱心大使”多年坚持无偿献血,只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爱心加勇气的话,那么他从1998年5月份开始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在连续13年间累计无偿献血(全血)9800毫升,那就是爱心加坚持。 他第一次和无偿献血亲密接触是在1998年5月10日,那时他在郑州纺织工学院(现在的中原工学院)读大三,学校邀请省血液中心来校作关于无偿献血的讲座,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讲课的省血液中心主任说:第一,血液其实能够帮助很多的人,但是血液在人身上而不捐献出来就等于零,对需要输血的病人没有任何用处;第二,没有无偿献血,就没有安全用血。这几句话让他很受感触,萌发了无偿献血的念头,想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帮助别人。讲座结束后,他第一个主动报名,无偿献血200毫升,成为以后的连续十几年无偿献血的“酵母”。后来其他系里也组织了两次献血活动,他也都积极加入进去,到毕业时已经无偿献血600毫升。

  刚参加工作后,本来已经沉睡的献血思想又被激发出来。在1999年12月14日,焦作市血液中心到他原来工作过的公司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他的一次献血量突破原来的200毫升,成为当时整个公司第一位捐献400毫升的职工,总量达到1000毫升,从此拉开了他为山阳大地无偿献血的历史。从那以后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工作有多忙,每过半年我都会主动到血站去献血。为了保证自己献血的成功率,逐渐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多运动,不抽烟,不喝酒,到该献血的时候就提前赶到血站,没有出现过因采血名额和血型等因素造成当天无法献血的,成功率达到100%。由于每年定时两次的“报到”,他和焦作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逐渐熟悉起来,这也为他能参加省红十字会第一次到焦作市举行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打下了伏笔。在这期间,许多人问过他一个问题:是不是到献血的时候不献血会感到不舒服?他认真回想一下这十几年的献血经历,得出的结论是:他自己已经将无偿献血当做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当记者采访他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时,任抗战总是表现得很平静,他说:“我连续13年无偿献血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只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光想自己,也要为别人着想。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恩。奉献社会,我一没资金基础,二也没啥其他能力,党和政府提倡无偿献血,我坚持献一点,也算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至于我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可是为了救人一命。俗话讲的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不能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白血病人眼睁睁看着不管。”从任抗战毫无雕琢的话语中,一名感恩社会的爱心使者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多年的坚持,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爱心奇迹

  他多年的坚持,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周围的很多同事。在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发现很多人对这些并不了解。于是他又担负起了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利用公司的内部报纸(每期印刷量达到2000份,发送到公司、中站区、以及公司的遍及全国的相关客户)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并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加上公司领导的重视和组织,2008年5月,他所在的公司专门联系了焦作市红十字会,要求到公司进行造血干细胞采样,这是焦作市红十字会第一次到企业进行大规模采样。5月7日采样当天,焦作市红十字会准备了100份的样品,没想到的是到现场参加采样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礼堂都站满了人,连来参加报道的焦作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和周围的群众也被感染,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结果造成捐献的人太多而不够用。那次,焦作市红十字会在多氟多公司顺利采到98份样品,占当年焦作市总采样量的40%,并登上当天的焦作晚报的头版。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98份样品中,在2010年4月初,已经有一份样品和一名白血病人初配配型成功,这位职工在经过高配、体检后,在2010年4月26日成功挽救了一个17岁的学生,成就了又一个爱心奇迹。

  2011年3月16日,他又到焦作市爱心献血屋捐献了400毫升,加上以前家里的无偿献血本,在这十三年间,他累计有22个献血本,献血总量达到9800毫升,相当于一名成人全身换血两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焦作中站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11年感动中站“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从全区9个办事处、63个区直部门、15家驻区企业中征集出“感动中站”候选人物20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感动中站十大人物”。

  在获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他又发现一个问题:周围许多同事都想去献血,但是苦于没有机会。同时考虑到自己一个人参加无偿献血,那也只能一年捐献两次,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于是在7月初,他和公司党委、团委联系,在公司发出了无偿献血的号召,在那几天内他的电话都成了热线,一周内有八十多位职工踊跃报名。时间指向7月19日,他所在公司五十多位职工到焦作市爱心献血屋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共有41人成功献血,累计16400毫升,登上了第二天的焦作日报和晚报,成为公司那几天的热点新闻,也完成了许多职工第一次无偿献血的夙愿,也希望能成为他们的一个起点,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为焦作市的无偿献血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举办过无偿献血活动后,他又和焦作市红十字会联系,准备在8月底在我们公司再举办一次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加入进去,也许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在这十几年的无偿献血中,他得到了公司广大领导和职工的支持,特别是得到父母、爱人和孩子的支持。他的五岁半女儿曾经问他:爸,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参加无偿献血?他微笑着说:等你长到18周岁的时候,爸爸和你一起去献血。在日常工作中,周围的同事都问过他,是什么动力让他坚持这么多年的无偿献血和对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宣传,其实他觉得没有太多的为什么,一是他只是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发动全社会的人们,那么爱心事业将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如今他的无偿献血故事还在继续,爱心仍在流淌,爱与生命同在。

  

 
 
版权所有©焦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