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焦作文明网
【焦作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杨应芬
编辑: 秦佳   来源: 焦作市文明办   时间: 2021-01-12


  杨应芬是焦作市博爱县图王村屠王大骨头饭店总经理,她勤奋经营这家饭店20多年,凭着物美价廉丰盛实惠的祖传大骨头农家饭菜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郑州、焦作、洛阳、晋城等各地食客,生意越做越红火。勤劳致富的杨应芬没有把挣来的钱用于享受,而是一片深情为乡亲,用这些钱报效社会,以实际行动帮助那些孤寡老人、病残无助人群和失学儿童,积极献身于慈善公益事业,无数次热心帮助、安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创业,他们生活得更好。2018年5月被群众推选为图王村委副主任,肩头的社会责任更加艰巨

  一、其乐融融慈爱堂

  杨应芬从事慈善扶贫已有20多年。月山镇养老院有几位孤寡老人,杨应芬经常去看望他们奉献爱心,给老人们送去衣物和好吃的,还定期去给年龄大、身体不便的老人们梳头、洗脚、修剪指甲,关怀他们的身心健康,整整坚持了十多年。后来杨应芬逐渐把社会关爱扩大到全县7养老院365个老人,定期带着衣物食品前去慰问,给他们送温暖。

  看到周围村庄一些孤寡病残老人无人关照生活困难,杨应芬茶饭不香夜不能寐,一心要筹办一个公益性敬老院。她积极创造条件,于2017年在店外租赁了一块商业用地,个人投资30多万元盖了两层小楼,取名“慈爱堂”,安装了中央空调,配备了电视和家具,把图王村以及周围村庄30多个孤寡病残老人聚集到一起,安排专职厨师为老人们做饭,免费大家提供一日三餐。这些来自附近村庄贫困家庭的老人们热泪盈眶,经常夸奖杨应芬比亲闺女还亲,见了她就无话不谈,乐于向她倾吐自己的心声。

  二、充满笑声的杨眷

  杨应芬说慈善事业要抓好两头一是向老年人心,二是向下一代献爱心。她对家庭贫困的孤儿或准孤儿往往施以更多关爱,不仅出钱而且出力,努力帮助孩子们找回失去的家庭母爱,支持鼓励他们完成学业。20多年来,他先后帮助过上百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或有因病失学的儿童,孩子们对他感恩戴德。有一位贫困家庭学生遭遇车祸后无钱医治,她及时出面救助支付医疗费,并鼓励这位孩子坚持完成学业,后来果然考上了军校现在已经是一名军官。年轻军官经常给她写信表示感恩,信中说:你不是我的母亲却胜似我的母亲,让我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另一位本村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准备放弃学业,他知道后立刻上门送钱,还对家长说:今后孩子的学费我包了,这一家人感激不尽,孩子读书更加用功。

  慈爱堂盖好以后,杨应芬将楼上房屋建成儿童之家,把自己平时救助的十多个特困家庭无依无靠的孩子们接过来,生活吃住都包了,给儿童之家起名叫“杨眷”。其中有小学生,也有初高中生,有邻村的,还有外乡的和山区的,多数人在本县入学,也有个别在外县上学。杨应芬为孩子们购置了精致的床铺、被褥、家具、学习用品,布置了漂亮的寝室和学习室,买来课外学习参考书籍,还为他们联系可靠的学校,每天或每周负责接送。孩子们都有业余爱好,杨应芬针对不同的爱好出钱送他们上舞蹈、武术、绘画等业余培训班,让孩子们生活的更加开心。到了晚上或周末大家聚集到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亲如一家,所有人都亲热地叫她杨妈妈,并且勤奋努力互相帮助认真完成作业。每年母亲节孩子们都要给她送上自制的贺卡、玩具、感谢信等礼物,温馨祥和其乐融融。

  三、倾力救助贫困乡亲 

  杨应芬不仅热心于社会扶贫事业,而且特别关注那些因病致贫、因意外情况致贫的特困。她说自己出身贫困农民家庭,深知这些处于危机中的家庭到底需要什么。

  38岁的村民杨兵早几年不幸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父母双双残疾,家中还有一对儿女正在上学,一家五口人生活难以为继,政策性救助杯水车薪。为了帮助乡亲脱离苦难,杨应芬一方面通过慈善协会与社会群体发起募捐活动,一方面个人先后捐出3万元,帮助杨家渡过了经济危机;村民张可心爱人患白血病,家中儿女幼小正在上学,仅靠张可心不稳定的打工收入维持生活,杨应芬知道后果断相帮,三年捐助3万元,张可心全家感激不尽;村民王福秀儿子残障,母子二人生活困难,杨应芬每月资助他家600元,还安排母子在慈爱堂吃饭;邻居王海燕一家三口爱人常年有病,杨应芬安排她到饭店上班,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每月资助其读高中的女儿生活费,三年多共捐助1.3万元。仅此一项杨应芬几年来已捐资12.3万元,救助了因病致贫或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寇恒江、王迎喜、杨小宝等家庭,关照了屈根平、王好金、王好山以及邻村的哑巴、智障、精神病老人,帮助邻村杨喜欢、张水平、张亮、张小起、王庆朝、王百全等残疾贫困户,部分人家已经脱贫。  

  四、大骨头饭店的土特产专柜

  杨应芬不止一次对朋友们说:慈善扶贫不光要出钱,更要扶智慧,扶能力,让贫困户生活的更加灿烂精彩,活得有质量有尊严,开开心心日子。她在一次慈善救助活动中看到上庄村一个贫困户刘小抓会制作竹鸟笼,就把他做的鸟笼摆到自己的店里帮助推销,引起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她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在饭店前厅设立扶贫救助农副土特产品专场和专柜,为贫困户代销工艺产品,还把周边有手艺或者心灵手巧的困难户组织起来,专门请老师为他们教学示范,引导、鼓励他们利用竹林资源,在家从事传统的竹编工艺,然后高价收购或无偿代卖。邻近村包括下水磨等村的十多户人家在她直接帮助下开始编竹篮、竹筐、鸟笼,以及传统家庭用品草垫、草尅篓等等,在店里展销,引起了很多人对童年的回忆,市场销售比较顺利。

  五、安排就业带助乡邻

  杨应芬认为,帮助贫困户就业创收是做慈善的最好形式,可以从根本上帮他们脱贫。为此她一直努力进行慈善就业的尝试。

  由于诚信经营和扶贫救助等慈善活动,杨应芬名气越来越大,大骨头饭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为了饭店的稳定,她坚持从困难户中寻找员工,实行工资加奖励的管理模式,把集体利益与贫困户利益紧密联系到一起。本村一位妇女丈夫去世,带着孩子生活困难,她让这位妇女到饭店工作,还把她的女儿安置到“儿童之家”,帮她联系最好的学校,连续十年为孩子交学费。这位妇女很勤快,每月出勤加奖励能拿到三千多元,对杨应芬非常感激,决心好好工作报答杨应芬的恩情。另一位员工离开饭店后于2018年5月因一次意外不幸去世,留下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杨应芬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捐助一万多元帮助料理后事,让这家人感动不已。

  杨应芬把自己饭店的大部分利润都投入了扶贫和慈善事业,自觉自愿救助家庭困难或老弱病残、无助儿童等群体20多年,捐助金额已经超过160万元,经她扶助的贫困户达到上百人,仅图王村受益者就有10多户30多人,其中5户已经成功脱贫。尽管她在慈善救助方面出手很阔,但自己从来舍不得花钱,直到现在没有自己的家庭住房,一直住在简陋的饭店寝室。杨应芬的深情大爱感动了无数人,她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在博爱县有口皆碑广为传颂。她先后获得了2012年“感动焦作”十大人物、2012年“第二届焦作市志愿服务市长奖”十佳志愿者、2012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3年度“中国好人”、2016年焦作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8年中华第十届慈善奖、2019年河南省慈善楷模等几十项荣誉,引起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她先后担任了博爱县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博爱县餐饮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博爱县新联会会长、焦作市新联会副会长,现为焦作市人大委员、博爱县人大常委。

  杨应芬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如山大爱,背后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彰显了她的灿烂人生,诠释着她热心社会扶贫的善行义举,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并自觉学习追崇,成为社会道德模范的旗帜和榜样。

 
 
版权所有©焦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