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36岁,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人。2007年7月,她将自己的肝器官无偿捐献给了毫无血缘关系的肝硬化患者张莲花。不仅挽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更挽救了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大爱无边,在博爱县很多公益活动的现场,几乎都能发现王秋霞的身影。她被授予县“三八红旗手”、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当选2007“感动焦作”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荣获省“十大爱心人物”提名奖,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2010年7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王秋霞,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三街的一名普通下岗女工。2007年7月,她将自己的肝器官无偿捐献给了毫无血缘关系的肝硬化患者张莲花。不仅挽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更挽救了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
2007年5月,在例行体检中,博爱县月山镇的张莲花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为挽救张莲花的生命,丈夫带着她四处求医接受治疗,但病情不见好转反又加重。最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看到一线希望,专家会诊后得出结论:需要做肝移植手术。可是肝源十分紧缺,兄弟姐妹进行血液化验,但都不匹配。只有兄弟媳妇王秋霞的肝脏和张莲花的完全匹配。“我下岗后,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是莲花姐帮了我。眼下她正遭遇不幸我咋能袖手旁观?”王秋霞当场决定将肝脏无偿捐献给张莲花。
在专家论证会上,一位专家问秋霞:“捐献者可能会发生20多种生命危险,你的父母和爱人同意吗?你对你的选择后悔吗?”王秋霞坚定地说:“我认为很值得,我也不会后悔。家人都很支持我。”专家们最后同意了从王秋霞身上摘取肝脏供给张莲花。这种非血缘关系之间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在该院还是首例。
2007年7月,对王秋霞来说是不平静的一个月,17个小时的生死速递,61200秒的血肉联系……王秋霞舍命将死亡边缘的张莲花拉了回来。
经过长达17个小时的手术,王秋霞的肝脏被移植到了张莲花身上,并立即恢复了供血。7月10日凌晨5点多,张莲花被推出手术室。主治医生说:“手术非常成功!”
7月10日王秋霞从12小时的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是“俺姐呢?她咋样?”知道张莲花已脱离生命危险,她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同病房的一位来自南方的老大娘走到秋霞的病床前,激动地说:“好闺女呀,真是好样的!”又拉住莲花的手说:“俺的孩子在这里等肝源都快半年了,也没有消息,你真是幸运呀!”
7月11日,王秋霞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捐肝救父的江西姑娘黄晶晶、捐肝救女的湖北姑娘沈澜迹赶到医院看望慰问王秋霞,黄晶晶感动地说:“很多人说我捐肝救父很伟大,在我看来,救父亲是我应该做的,王阿姨用鲜活的肝脏,留住了一个无血缘关系的年轻生命,她才是伟大的。”
在王秋霞的感召下,博爱县月山镇干部职工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慷慨解囊,将1.1万元捐款送到张莲花手中。
在北京住院期间,博爱县去北京看望的群众多达12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博爱籍人士派5名代表到武警总医院看望慰问,带去了捐款和物品。
焦作市妇联派代表来博爱看望王秋霞,请她为全市妇女代表做报告。
河北廊坊市一位离休老干部来信,要求认王秋霞为女儿,并说王秋霞的事迹在廊坊市家喻户晓。
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位退休教师看到王秋霞的事迹后很感动,老太太从4千多里来到博爱,与王秋霞见面,向王秋霞学习……
大家在学习王秋霞舍己救人的优秀品德的同时,也给予了她很高的荣誉,她被授予县“三八红旗手”、县“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当选2007“感动焦作”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荣获省“十大爱心人物”提名奖,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面对诸多荣誉,王秋霞也曾徘徊、彷徨,不知该如何回报社会。很快,她就用自己的大爱无边,找到了答案——
2007年冬,尚未完全康复的王秋霞和几位朋友一起走进山区,考察竹子市场,并很快联系6户竹农,成立了爱心竹编专业合作社,开始帮助竹农销售竹子产品。
200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刚刚荣获焦作市“十大青年”称号的王秋霞,将2000元钱捐助给博爱县一中10位品学兼优的困难生,表达自己的爱心。从这次捐款开始,王秋霞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年都要拿出2000元钱,捐给博爱县1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
2008年8月4日上午,王秋霞来到博爱县人民医院,将2000元钱送到刚刚在车祸中受伤的山区学生王传杰手中。9月21日上午,在王秋霞的倡议下,博爱县举办了“大爱无边”爱心捐助慈善活动,为王传杰筹集捐款7532.5元。
汶川地震发生后,王秋霞向灾区捐款3千元,并号召好姐妹们捐款一万多元。
在博爱县很多公益活动的现场,你几乎都能发现王秋霞的身影。
王秋霞说:“为大姑姐捐献肝脏,只是我为家人奉献爱心。而只有让爱走出家门,我才能对得起社会对我的关爱,对得起大家给予我的荣誉,对得起省人大代表的身份。”